谋圣张良都出过哪些绝妙的计策?

滴答历史 160 0

在中国历史文化中,谋士一直都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角色,尤其是《三国演义》等小说演义风行以来,各种关于谋士的传说、演义和故事更是备受百姓们喜爱,似乎一个谋士的计策就可以决定天下大势,一个锦囊妙计就可以翻转乾坤。而在中国历史上,汉初的张良一直享有“谋圣”的极高赞誉,可谓是尊崇备至,无以复加。那么这位“谋圣”究竟出过那些绝妙的计策呢?

谋圣张良都出过哪些绝妙的计策?

张良画像

谋圣张良的主公是在秦末的反秦大潮中脱颖而出的沛公刘邦,而张良为刘邦出的计策都是围绕着亡秦和灭楚两件大事的。张良给刘邦提出的纵贯一切的根本方针就是著名的“下邑画策”。当时刘邦东出关中,率领五十万联军占领了项羽西楚的首都彭城,却被项羽三万骑兵一举击溃,逃亡到下邑暂歇。

在短暂的喘息之际,刘邦豪迈地决定拿出函谷关以东整个天下一半的土地分封给天下豪杰,共击项羽,张良为他提出三个人:韩信、彭越和英布,要求刘邦敢于拉拢和分封这三个人,果然奠定了刘邦胜利的根本。刘邦提战略,张良拿举措,两人配合无间,充分发挥了张良的绝世之才。

谋圣张良都出过哪些绝妙的计策?

张良纳履图,相传张良得到过黄石公的兵书才学到了绝世计谋

除了分封手段之外,张良还多次从大战略大格局的眼光提出方案。当刘邦和项羽在荥阳鏖战,在最艰难的关头,另一位谋士郦食其建议分封六国诸侯后裔以博得支持,刘邦很快接受了。然而张良立刻站出来反对,指出分封六国诸侯只能导致人人离心,刘邦立刻接受。

刘邦登基称帝后决定定都洛阳,又是张良站出来明确反对,刘邦力排众议,从谏如流。无论是分封制度还是确立都城,这都是涉及建国方略的根本大计,张良的计谋看似平常实际上却有大智慧。

在具体战事中,张良的计谋充分展现了虚实结合、出人意料的绝妙之处。在刘邦率兵入关中灭秦的最后关头,秦王子婴想在峣关阻击汉军,刘邦原本决定孤注一掷,抢夺咸阳。

张良打听到驻守关隘的大将是商人子弟,断定其贪恋钱财,于是建议刘邦拿钱贿赂守将,让对方倒戈。商量妥当之后,张良却又建议刘邦突袭,令对方措手不及,这一招乃是连环计,虚实结合,极为巧妙。后来刘邦和项羽谈和,又突然反过来围攻项羽,导致楚军大败,也是张良的主意。

谋圣张良都出过哪些绝妙的计策?

刘邦画像

张良的计策之所以管用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张良洞悉了人心和世情,有的计策庸俗平淡却有大智慧,有的建议匪夷所思却直中痛点。譬如韩信领兵北伐,请求刘邦加封为齐王,又比如大战前夕,韩信彭越都不参战,张良建议刘邦顺遂其心意,大加赏赐,果然得到支持。而在刘邦分封功臣时,却要求刘邦首先分封痛恨之人,这样昭示刘邦的宽厚的仁德,出其不意实则人情练达。

从张良的一生来看,他最绝妙也最高明的计策其实是选择了刘邦作为主公。张良本是韩国贵族后裔,秦朝建立后就一直密谋恢复韩国,结果却在天下大乱中偶遇了刘邦这个无赖出身的豪杰,转而死心塌地地跟随他出谋划策,刘邦对他也是言听计从,从谏如流。刘邦一生对别人都是直呼其名,只有对张良是尊称其表字“子房”,这个小细节恰恰彰显了这位主公的包容和尊重。

参考文献

《史记》

标签: 历史上用谋略取胜的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